俗语称,"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近年来医学研究显示“老来瘦未必值千金”。尽管在中青年人群中,超重肥胖肯定是危及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但在老年人群中却表现出“肥胖悖论”:即超重和轻度肥胖的老年人死亡率反而更低。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与死亡率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U”型曲线关系。
01需警惕过低体重带来的危害性
老年人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1)因增龄导致的体成分改变,主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和脂肪增多;(2)多种慢性疾病并存、心理、药物、经济因素等导致进食受限,营养摄入减少。
老年人一旦出现体重过低,可进一步增加患病、虚弱和失能的风险,从而导致身体各系统机能显著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心理调节能力下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增加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
举个例子,若高龄老人体重过低,因肌肉力量减弱,营养素缺乏,更容易跌倒导致骨折,严重者需长期卧床,增加反复褥疮和坠积性肺炎风险。
02需维持适宜体重,改变"千金难买老来瘦"的知识误区
根据2022年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超过65岁的老年人需维持BMI在20~26.5(见下表)。这项推荐也在近日发表于《自然-衰老》杂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的为期20年的中国高龄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再次得到证实。
这项研究共纳入27026名中国高龄老人(平均年龄92.7±7.5岁,其中47.1%为低体重,42.1%为正常体重,10.8%为超重肥胖),随访20年后发现,随着BMI接近超重和轻度肥胖范围,死亡风险持续下降,直至达到中重度肥胖程度,才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但在消瘦人群中,总体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4%和28%。同时,当老人体重出现不同程度减轻,也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下降幅度越高,死亡风险也越高。
03如何将老年人体重维系在合理范围?
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可通过少量多餐,规律进餐,家人陪伴,改变食物质地(如切小、切碎、碾磨、榨汁、制软等)等方式保证老年患者充足食物和蛋白质摄入,确保食物多样性,无需进行食物限制。
若老年人食欲不振或者因牙齿缺失导致进食量不足,可在医生和注册营养师指导下合理补充肠内营养素(通常为粉剂,每日8-12平勺,加入温水500ml,分2-3次口服,可提供400-600kcal/天)。
若存在严重吞咽障碍,必要时专科就医。同时,需鼓励老年人少坐多动,适当参与家务,保证每周活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对卧床老人可以主动或被动抗阻活动为主,以防止并减少肌肉萎缩。
04日常体重监测频率推荐
建议每个家庭都可以备体重计,每月至少自测2次体重,选择清晨起床排尿排便后穿内衣称重。若出现体重短期内大幅减轻的情况(3个月内体重减轻≥5%),建议专业医疗机构或营养科门诊就诊,进一步行营养评估并给予专业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