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您好!请登录 | 注册 lewfdlf123123 [退出]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康养研究 > 关于医院护理管理你所需要的48条干货知识

关于医院护理管理你所需要的48条干货知识

日期:2020-08-04阅读次数:643来源:医管通公众号作者:

01

  医院护理管理的组织原则

 

  要充分发挥组织的协同作用,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指组织的设计及建立,必须有明确的总目标,各部门及单位也必须有明确的分目标,整个组织的活动要始终围绕组织的总目标运转。

 

2.分工协作原则(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组织中的成员是为一个目标工作的,要提高管理的效能,就需要有分工和协作。组织内必须按专业进行合理的分工,再分派到群体或个人,使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都明确各自的工作。分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有效的协作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统一指挥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等级和统一指挥的原则和集权分权结合原则)指组织内各部门必须服从于它的上一级部门领导的命令和指挥,并且强调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如果一个下属同时接受两位上级的指导,而这两位上级的指示并不总是保持一致的话,那么,他的工作就会造成混乱。如果两位上级的命令相互矛盾,下属便会感到无所适从。分权管理就是把一定权力授予下一级人员,使其在完成具体任务时能行使一定权力。分权有利于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整个组织效率的目的。

 

4.层幅适当原则(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和管理层次的原则) 管理层次是组织从最高的管理者到基层员工之间应该划分的隶属管理的数量,有几个级别的隶属关系,就有几个管理层次,不同的管理层次有不同的管理职能。管理幅度是一个管理者能有效管理下属人员的数目。组织设计中要考虑管理层次及管理幅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即管理层次少管理的幅度宽,而层次多对应幅度窄。

 

5.责权对等原则(职责与权限一致的原则) 组织中每个部门和职务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及做得更好,应赋予相应的职权,即职权和职责保持对等:没有明确的职权,或所授职权小于工作的要求,则可能使责任无法履行,任务无法完成。也不应大于所授予的职责,否则会导致不负责任地滥用职权。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是指要保证日常组织工作的正常运转,组织内部结构要有相对的稳定性。组织结构的稳定,有利于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协作关系的稳固。然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组织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如随着社会人口学和疾病谱的改变,医院内部的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工作重点从治疗急性传染病转向预防治疗慢性疾病和心身疾病,癌症的治疗和攻克也变成了医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医院近年来开设的心理咨询、社区保健、康复治疗等部门就是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02

  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职能是管理或管理人员所应该发挥的作用或承担的任务,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即管理者在执行其职务时应该做些什么。

 

7.计划职能

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与其他几个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计划职能包括选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管理者根据计划目标,从事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及控制工作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使组织中的各种活动能够有效地、协调地进行,必须有严密的统一的计划,包括为实现目标制定策略、政策、方案及程序。

 

8.组织职能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设计和维持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中,为达到预定目标,对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形成部门和岗位,把完成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主管人员,并规定各种协调沟通关系,为有效地实现目标,必要时还须不断地对结构进行调整。组织职能还应包括对组织结构所规定的不同岗位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考评、培养和使用,其目的是配备合适的人选,以便能更好地胜任在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而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职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计划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是管理的基础,组织职能则是进行领导、控制的前提。

 

9.领导职能

是使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地实施、运转并取得实效的统帅职能。为各种职能的进行提供保证,对组织中的全体人员辅以指导,沟通联络,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施加领导者的影响力,赋予全体人员统一的意志,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领导工作涉及的是主管人员和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将与管理者的素质,领导行为与艺术,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激励与处理冲突等方面密切相关。

 

10.控制职能

是管理者为保证计划的任务和目标转化为现实而采取的全部活动。根据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时,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延续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目的就在于保证组织实际的活动及其成果同预期的目标相一致。

 

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的网络,每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它们是一种相互交叉着的循环过程。

 

 03

  医院分级管理及基本原则

 

11.医院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12.医院的分级

1989年我国医院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医院分级管理。按照医院不同的任务和功能不同的技术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设施条件将医院分为三级(一、二、三级)十等(每级医院分甲等、乙等、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地市级的区医院等,是我国三级医疗网的底部。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卫生机构。并能与医疗相结合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及指导基层卫生工作。包括一般市、县医院和省辖市的区级医院。

 

三级医院: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直接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高水平的专科服务。能指导一、二级医院业务技术和相互合作。包括城市大医院和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是三级医疗网的顶部。

 

04

  临床护理工作的组织方式

 

(一)我国护理行政管理体制

13.卫生部护理管理机构卫生部医政司设护理处,是卫生部主管护理工作的职业机构。

 

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下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机构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均有1名厅(局)长分管医疗护理工作。除个别省市外,地(市)以上卫生厅(局)普遍在医政处(科)配备1名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中(或高)级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全面负责本地区的护理管理,并根据需要和条件,配备适当的助手,部分县卫生局也配备了专职护理管理干部。

 

(二)医院护理管理组织结构

15.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医院护理管理组织系统设置情况如下:县和县必上医院及300张床位以上医院都要设护理部,实行在分管医疗护理工作或专职护理副院长领导之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负责制:300张床位以下医院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负责制。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由院长聘任,副主任由主任提名,院长聘任。

 

(三)护理部的地位、作用与管理职能

16.护理部的地位和作用护理部是医院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是医院护理指挥系统的中枢,护理部在护理副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全院的护理业务、行政管理、在职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在医院护理全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17.护理部的管理职能护理部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决定了它的主要工作职能如下。

(1)在院长、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护理工作,拟订护理工作的近、远期计划,具体组织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及总结。

 

(2)制订全院护理管理标准,包括护理常规、质量标准、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排班原则等,督促检查各级护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3)制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含护理病历、各种记录单、表格、交班报告等),做好护理资料的登记工作。

 

(4)加强对护士长的领导与培养,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重、危、难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5)调配院内护理力量,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胜:协调处理与科主任、医技、后勤等部门的关系。

 

(6)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考核、教学、进修等工作,建立护士技术档案;提出晋升、任免、奖惩意见;组织全院护理查房;领导护理人员学习先进的护理经验,积极鼓励护理人员钻研业务,有计划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7)负责领导护理科研工作,组织制定规划,选定课题,提出措施,抓好落实;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8)组织护士长定期分析护理质量,采取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严防护理事故发生,并负责护理方面的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处理。

 

(9)负责提出有关护理物品、仪器设备等的增配意见。

 

(四)科室护理组织工作

18. 根据卫生部规定,100张床位或3个护理单元以上的大科,以及三级医院中任务繁重的手术室、急诊科、门诊部设科护士长,由护理部主任提名聘任。科护士长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所属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

 

19. 护士长是医院病房和其他基层单位(如门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护理工作的管理者。病房护理管理实行护士长负责制,在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科护士长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本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

 

(五)护理工作模式

20.个案护理

指1个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常用于危重症患者、大手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

 

21 .功能制护理

将工作以岗位分工,以工作中心为主的护理方式,按照分工实施护理。如处理医嘱的主班护士、治疗护士、药疗护士、生活护理护士等。

 

22.小组护理

护理人员和患者各分成若干小组,1个或l组护士负责1组患者的护理方式。

 

23.责任制护理

是由责任护士和相应辅助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计划为内容,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责任制护理与小组护理相结合,明确分工责任,进行整体护理,是目前倡导的护理工作模式

 

24.临床路径

是指医疗机构中包括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等的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诊断和手术,制定从入院到出院最佳的、时间要求准确、工作顺序严格的整体诊疗计划。

 

05

  医院常用的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管理标准体系由各级综合医院的基本标准和分等标准所构成。每部分含定比标准及定量标准。在评审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具体的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标准及实施细则。

 

(一)基本标准

25.护理管理体系含组织领导体制、所配备的护理管理干部数量及资格、护理人员编制的结构及比例等。

 

26.规章制度

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有关护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包括护理人员职责,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各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等。

 

27.医德医风

即贯彻执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相应级别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护士素质,包括仪容仅表、言行规范,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达到的百分率要求。

 

28.质量管理

包括设有护理质量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有质量标准和质控办法,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有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9.护理单位管理

包括对病房、门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等管理应达到布局合理,清洁与污染物品严格区分放置,基本设备齐全、适用,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二)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

30.要素质量

是指提供护理工作的基础条件质量,是构成护理服务的基本要素。

 

31.环节质量

是指各种要素通过组织管理形成的工作能力、服务项目、工作程序和工序质量。主要指护理工作活动过程质量。如执行医嘱、观察病情、患者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32.终末质量

是指患者所得到的护理效果的质量。如皮肤压疮发生率、差错发生率、一级护理合格率、住院满意度、出院满意度等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等。

 

(三)护理质量标准

33.护理技术操作的质量标准

严格三查七对,正确、及时、确保安全、节力、省时、省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操作程序,操作熟练。

 

34.护理管理的质量标准

(1)护理部管理质量标准:包括有护理管理目标、年计划目标达标率要求,设有护理工作年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有护理人员培训、进修计划,年培训率达标要求;有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和技术档案,年考核合格率要求;有护理质量考评制度,定期组织考评;有护理业务学习制度,条件具备的组织护理查房;有护理工作例会制度;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讨论;对护理资料进行登记、统计;三级医院要求对资料的动态分析与评价,并达到信息计算机管理。

 

(2)病房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病室管理、基础护理与重症护理、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岗位责任制、护士素质等。

 

病房管理:病房内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病室规范,工作有序:贵重药、毒麻药专人管理,药柜加锁,账物符合;病室陪伴率符合医院标准;预防医院感染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健康教育制度。

 

基础护理与重症护理:病情观察全面及时,掌握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六洁”[口腔、头发、皮肤、指(趾)甲、会阴、床单位整洁]“四无”(无压疮、无坠床、无烫伤、无交叉感染);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晨晚护符合规范;专科护理到位:急救物品齐全,抢救技术熟练,医嘱执行准确及时。做好监护抢救护理及护理记录。

 

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符合要求:消毒物品方法正确;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浓度、更换时间及液量达到标准:餐具及便器用后消毒;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定期消毒并做空气细菌培养;传染病患者按病种进行隔离:无菌物品注明灭菌日期,无过期物品:医疗垃圾使用黄塑料袋集中处理。建立预防院内感染的质检机构、制度及措施。

 

岗位责任制健全:明确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护理员等工作职责。

 

护士素质:服装清洁整齐、态度和蔼,语言文明,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坚守岗位。

 

(3)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坚守岗位,衣帽整齐、举止大方;诊室清洁整齐,做好分诊,传染病患者不漏诊:服务态度好;维持良好候诊、就诊秩序:进行健康宣教。

 

(4)手术室质量标准: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遵守手术室各岗位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手术感染率小于0.5%,三类切口感染有追踪登记制度:有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及对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进行监测;无过期无菌物品;对感染手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清洁、安静,有定期清扫制度:衣帽鞋按要求穿戴;高压灭菌达到无菌要求。

 

(5)供应室质量标准:包括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物品供应。

 

35.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标准 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执行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护理记录书写客观、真实、可靠、准确、及时、完整。执行医嘱时间准确,双人签名。

 

36.临床护理的质量标准

(1)特级、一级护理:①特护护理的护理内容为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②一级护理的护理内容为每1小时巡视一次病人,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

 

(2)急救物品:急救物品管理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急救物品准备完好率要求达到100%。

 

(3)基础护理:患者清洁、整齐、舒适、安全、安静、无并发症。

 

(4)消毒灭菌:有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和措施,有监测消毒灭菌的技术手段;严格区分无菌区及有菌区,无菌物品注明时间;掌握各种消毒方法及消毒液的浓度及用法: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定期做空气培养。紫外线空气消毒应有登记检查制度。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06

  医院护理质量缺陷及管理

 

(一)护理质量缺陷的概念

37. 一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现象都属于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患者造成危害统称为护理质量缺陷。护理质量缺陷表现为患者对护理的不满意、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二)护理质量缺陷的原因

38.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技术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遵循规章制度是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主观原因。如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时,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造成发错药、执行医嘱错误及观察病情不及时,发生不必要的院内感染等。护理人员技术不够熟练,如在抢救患者时,由于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耽误了抢救时间。

 

39.护理服务的基础条件 护理基本设施不完善、病室布局不合理、护理工作量大、干扰因素、医疗护理的配合和协调出现问题是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客观原因。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超负荷工作,必然造成接受信息迟缓、反应减慢、疲倦和精力分散等干扰因素多,造成护士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40.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 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是造成护理质量缺陷的另一因素。(如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重视做,而忽略“做好”,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只重视质量现象,忽视全面的质量管理意识等。

 

41.服务对象对护理的期望值 服务对象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护患关系缺乏沟通理解与谅解不够,与客观现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不满情绪。

 

42.患者维权意识增强 医疗科技进步,信息资讯网络发展,服务对象健康知识增加,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患之间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

 

(三)护理质量缺陷的预防与处理

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关键在预防。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整个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防止质量缺陷的关键措施。

 

43.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根本。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质量缺陷,无论是给药错误、执行医嘱错误、观察病情不及时等均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有关。因此,要经常加强责任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觉性。

 

44.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常规、规范是护理实践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科学的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因此,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顾操作时,每一个环节均要按照规程,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45.改善护理基本设施和增加安全防患意识

改善病室布局,调整与创造病区合适的工作环境,避免干扰因素。对容易造成损伤的护理措施,如使用热水袋、止血带、输入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等在患者的床头挂警示标志,以唤醒护理人员的注意力。加强医疗与护理的配合和协调,加强科室间的沟通与交流。按临床需求,配足护理人员。

 

46.重视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调动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发挥质量管理的主动性,自觉地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充分理解质量的内涵,重视全面的质量管理,降低护理质量缺陷。

 

47.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充分的护患沟通,理解与谅解患者,维护患者的合法权利,取得信任等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的基础。

 

48.处理

发生护理差错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及科室相关领导,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填写报表上报护理部。